北京时间2月25日凌晨,2024年世界游泳锦标赛跳水项目在多哈落下帷幕,中国跳水“梦之队”延续统治级表现,在已结束的四个奥运项目比赛中包揽全部金牌,15岁天才少女全红婵与搭档陈芋汐以断层优势摘得女双10米台冠军,随后全红婵在单人项目中再度上演“水花消失术”,以创赛会纪录的458.20分卫冕,男子3米板决赛中,王宗源、谢思埸包揽冠亚军,新老组合的稳定发挥彰显中国跳水梯队建设的深厚底蕴。
作为首个开赛的跳水项目,女子双人10米台决赛成为各国检验实力的试金石,全红婵/陈芋汐从首轮开始便确立领先优势,五个动作的同步分均达9.0以上,尤其在难度系数3.2的5253B(向后翻腾两周半转体一周半屈体)中,两人如镜像般一致的起跳高度和入水角度,引得现场解说连呼“这就是教科书级表现”,最终她们以368.40分夺冠,领先亚军英国组合达51分之多。
“我们每天训练要跳这个动作至少20次,”赛后陈芋汐透露,“红婵对细节的苛求让我不敢有丝毫松懈。”这对组合自2022年搭档以来,已在奥运会、世锦赛等大赛中实现七连冠,其稳定性被国际泳联称为“双人跳水的黄金模板”。
相较于双人赛的轻松夺冠,全红婵在女子10米台单人项目中面临更大挑战,预赛时她的207C(向后翻腾三周半抱膝)出现小失误1xbet中国官网,仅列第三,但决赛中,这位15岁小将展现出与年龄不符的大心脏——第四轮207C动作获得7名裁判中的4个满分10分,单跳拿下99.00分的超高分。
“去年这个动作是我的噩梦,”全红婵赛后坦言,“周继红领队特意安排心理教练帮我调整呼吸节奏。”这场决赛堪称“水花消失术”的巅峰展示,全红婵六跳中有四跳得分超过90分,最终以领先队友陈芋汐38分的优势夺冠,国际泳联技术代表马克·舒马赫评价:“她让跳水变成艺术,入水时甚至看不到气泡。”
男子3米板赛场见证了中国跳水的传承力量,26岁老将谢思埸在难度系数3.9的5156B(向前翻腾两周半转体三周屈体)中完美发挥,收获104.40分的全场单跳最高分,但更年轻的王宗源凭借整体稳定性笑到最后,以561.15分实现世锦赛三连冠。
“谢哥是我永远的榜样,”王宗源赛后动情表示,这场决赛被外媒称为“中国内战”,铜牌得主英国选手杰克·拉夫尔落后王宗源达76分,值得一提的是,谢思埸在颁奖仪式上特意抚摸了一下左膝的绷带——这位经历过两次重大手术的老将,用行动诠释着“拼搏”二字的重量。
本届赛事中,中国队的领先优势不仅体现在分数上,更在于技术细节的创新,体育科学团队负责人林森透露1xbetAPP:“我们开发了‘三维动作捕捉系统’,能实时反馈运动员旋转轴心的偏移。”这套系统在训练中帮助全红婵将207C的入水垂直度提升12%。
针对多哈室外场馆的风力干扰,中国队赛前两周便赴阿联酋进行适应性训练,领队周继红表示:“每天记录不同时段的风速数据,最终确定采用加重0.2克的脚套来稳定空中姿态。”这种精细化备战模式,让其他国家选手直言“难以复制”。
尽管中国队优势明显,但部分对手的进步值得警惕,英国队15岁新星安德烈娅·斯彭多利尼在女单10米台决赛中完成难度系数3.7的409C(向内翻腾四周半抱膝),成为史上首位在大赛中使用该动作的女子选手,澳大利亚名将麦迪森·肯尼迪则通过改良起跳技术,将3米板总分提升近20分。
国际泳联跳水技术委员会主席赫尔曼·施密特预测:“巴黎奥运会上,中国队可能面临近十年最激烈的竞争。”但他同时强调,“只要中国选手保持目前80%的成功率,金牌仍难旁落。”
随着本次世锦赛落幕,中国跳水队的巴黎奥运阵容已初现轮廓,女台项目中全红婵、陈芋汐的“双保险”难以撼动,男子3米板则可能派出王宗源与18岁新星郑九源,总教练赵文进透露:“下一阶段将重点提升男子10米台的难度,曹缘的109B(向前翻腾四周半屈体)已进入实战测试。”
对于“梦之队”而言,真正的挑战或许来自外部——世界泳联正酝酿将跳水动作难度上限从3.9提升至4.2,这可能导致技术格局重塑,但正如周继红所说:“规则改变对所有人平等1xbet中国官网,中国跳水的优势在于永远比对手快一步适应。”
多哈的璀璨灯火下,中国跳水队用四枚沉甸金牌为巴黎奥运周期写下强势开篇,当全红婵在领奖台上擦拭着“金熊猫”奖牌时,这个爱笑的小姑娘或许已望向更远的未来——在那里,还有更多“水花消失”的奇迹等待创造。